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全社会形成合力兴办职教
——王明达、马树超、谈松华共谈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期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了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其间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论述。就职业教育的相关话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参加温总理座谈会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所长马树超和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
发展职业教育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记者:您如何看待发展职业教育在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就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作用
谈松华:经济和职业教育的互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其重要特点就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力结构的重大变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需求:第一,新兴工业化发展对我们整个的劳动力和能力结构有新的要求。第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既包括劳动力的转移,也包括新型农村建设者的培养。第三,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在人才结构和规格上对我们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王明达: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在基层第一线工作,是工农劳动者的主体,数量多,但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工农大众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职教的薄弱,使我国人才结构不协调,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要转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导向
记者:您认为应该怎么把职业教育办好,吸引更多的人群接受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
马树超: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效地解决以升学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指向。到目前为止,在我国高中阶段同龄人口的入学选择中,仍然主要指向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实际上经济需求和高中阶段适龄人口的选择需求差异很大,需要由政府来调控,缓解升学中心、考试中心的指向,也是减少学生挫折感和淘汰感,提高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要求。
王明达:国家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教发展重点,近两年花大力推动,每年扩招100万,但实现中职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的目标,困难还很大,需要继续提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现在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够,很多农民工在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情况下进入劳动市场,影响了我国服务水平的提高。我们除了鼓励中职毕业生去工作,满足社会对有技能的劳动者的需求,还应该发展终身教育,使工作若干年、有志于继续学习的人能有机会深造,给人的发展以多次选择,这样也会缓解中小学追求升学、过独木桥的巨大社会压力。
职业教育要有突破性进展需加强制度保障
记者: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职业教育还面临严峻的挑战,您认为在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制度保障等方面还要做哪些工作
谈松华:制度保证是现阶段职业教育能够有突破性进展的重要的因素。我认为今后职业教育要健全和加强5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统筹协调制度。二是成本分担制度,政府要承担职业教育的相当部分的成本,但是职业教育政府要包是包不下来的,必须要由企业、家庭、行业等实行成本分担、共同承担。三是要把能力序列的制度纳入整个教育培训的序列,就是在学位序列的同时建立一个能力序列,我们目前只有一个职业资格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四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制度。五是劳动人事工资制度,要鼓励一些有这方面能力的年轻人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而且终身从这个方面发展,我觉得除了他本身志向外,还要有利益驱动,要从人事和工资制度方面作些研究。
马树超:要增加职业教育的公共投入,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面向适龄人口相对弱势人群的职业教育,公共教育经费的更多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目前我们职业院校收费高,但预期收益低,中职教育财政预算内拨款比普通高中的预算内财政拨款低不少,高职教育的财政预算内投入也大大低于普通本科,这是教育政策没有转向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个表现。另外,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政策应该及时有所调整,有所变化,应该把财政更多地投向大众,让更多的人分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我认为,职业教育降低收费,直至少收费或者免收费,解决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不是仅仅依靠中央财政解决,还要依靠各级政府乃至于全社会的努力。(本报记者刘琴)
《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7日第1版